close


明代胡正言編輯《十竹齋書畫譜》(1633年),畫家:凌雲翰(圖上鈐印「五雲」,為其字號),江蘇省南京,多色套印木刻版畫,紙本,每幅25.4×27.2厘米。 Photographs ©The Trustees of the British Museum。(大英博物館)




初唐〈說法千佛〉(約7世紀後半),甘肅省敦煌莫高窟第217窟出土,木板印刷(上墨和顏色);兩頁紙卷、207.5×32.2厘米、109×32.2厘米。單一佛像,10.7×9.3 厘米。 Photographs ©The Trustees of the British Museum。(大英博物館)



最近有什麼特別展覽嗎? 大英版畫展,非看不可!




大英博物館「8至21世紀中國版畫」特展


 



展示╳研究╳收藏 實力堅強與傲人的三位一體


中國版畫為大英博物館最早的一批藏品, 其收藏史自博物館創始人漢斯史隆爵士(Sir Hans Sloane,1660~1753)開始, 已經超過兩個世紀。 今日,大英博物館的中國版畫收藏可說是歐洲最全面性的收藏之一。 其與姐妹機構大英圖書館、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以及木版教育信託, 大概是亞洲之外中國版畫資料最大的匯集處, 使得倫敦成為中國版畫的研究中心。


在2010年的5月6日至9月5日,大英博物館將首次展出涵蓋中國版畫所有時間、跨越唐代(618~907)至現代的重要藏品。整個展覽大致按時代順序分為六大單元,旨在探討圖畫類版畫(插圖)在不同文化脈絡下的使用。所有版畫作品根據以下標題進行分組:「印刷術的發明與佛教傳播」、「菁英文化的普及」、「通俗版畫」、「宮廷版畫」、「現代木刻運動」,以及「現代和當代版畫」;這些群組中,有許多可以和重要的收藏家連繫在一起。


兩個重要關鍵點

現存紀年最早版畫:唐《金剛經》



就目前所知,紙本印刷發明於公元700年前後的中國,由此地逐漸向西方及東方傳播。現存世界上最早的紀年版畫,是發現於戈壁沙漠西北方敦煌藏經洞中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868)之卷首扉頁插圖。在這次展覽當中,有9件佛教供養版畫出自敦煌(圖1),包含了向大英圖書館借展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這些作品在某種程度上證明了佛教一直是印刷技術發展的動力。自隋代(589~618)開始成為國教並於唐代蓬勃發展的佛教,教導人們大量製作佛教經典與圖像,做為傳播信仰、獲得福慧以及累積功德的方式。由於當時的人相信,這些宗教聖物會因經文誤抄或圖像描繪不正確而失去原有的神聖力量,所以比起用手複製,印刷反倒是更為安全的一種作法。


明末《十竹齋》最早的彩色印刷


在中國,採用雙色並於紙上呈現精緻線條的印刷,至少可追溯至南宋(1127~1279);到了晚明(1368~1644),一些插圖書本則使用了多達四到五種色彩的印刷。公元1600年前後,多色印刷的版畫,也就是利用一套各有不同顏色的印版,逐色套印成彩色圖畫的技術(稱作「套版」)已臻至完善。早期的例子,有作為大英博物館重要藏品的《十竹齋書畫譜》(編按:詳參本專題「一把刀刻出萬象視界」之說明)。《十竹齋書畫譜》乃中國最早以彩色刊印、並首次單獨圖繪如植物、蔬果、岩石、花鳥等自然界繪畫母題的畫譜之一。「十竹齋」即是當初刻刊與編輯這套畫譜的出版家胡正言(1580~1671或1582~1672)在南京的宅邸名,而他本身就是一位精通篆刻、書法、繪畫的學者。此冊頁成功地模擬原畫作的精髓,描繪一隻正在岩石上整理羽毛的小鳥(圖2),即使畫面線條與色彩是以不同版塊印製而成,但工匠仍精準地將圖像複印於紙上。



以巧妙色彩漸層變化賦予版畫接近繪畫的品質,這種彩色印刷的創新,使得《十竹齋書畫譜》的早期版本廣受大眾歡迎。此頁選自館藏一組18件、印製於公元1633至1703年間的版畫,乃公認為現存一系列《十竹齋書畫譜》中最早的版本。這套作品分別於1930、1955、1970年購自俄國王子弗拉基米爾‧加利齊納(Vladimir Galitzine,1884~1954)的收藏。加利齊納家族在俄國革命期間離開祖國,於1920年代定居倫敦,而弗拉基米爾王子曾於柏克萊街經營藝廊,一般認為瑪莉皇后是他當時最顯貴的顧客之一。《十竹齋書畫譜》中的〈竹譜〉和〈翎毛譜〉都曾經於1930年在其藝廊展出。


詳細內容請見第212期【典藏‧古美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onjiivf 的頭像
    honjiivf

    張宏吉醫師部落格-宏孕診所 Honji Fertility Center

    honjiiv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