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標題:果醒法師專訪
                   日期: 03/03/09

                   作者:LittleBamboo

※富貴生死的幽幽人生

在初中、高中時

就一直想要探索人生意義的果醒法師,

接觸佛法的因緣

最早來自於當時讀高中的弟弟

從佛學社帶回家的佛教書籍。

過去世曾經發生過的事情有沒有辦法知道?

未來的事情有沒有辦法預測?

教育過程中只告訴我們

慾望是「無底洞」、是社會和人「進步的原動力」,

可是有關慾望的本質、人生意義、

過去世、未來世卻很少人會去追究,

對此法師感到非常困惑與好奇,

而這樣一步一腳跡的探索過來,

卻也漸漸鋪就了法師的出家修行之路。

高中畢業之後想要趕快賺錢、

夢想擁有自己的公司,

一心想當老闆的法師,並沒有繼續升學,

看見社會上有錢的大老闆們

個個不是打拼二、三十年才有所成,自
己也準備花個三十年努力經營自己的事業,

可是,就在這過程當中,

鄰居一位年輕人的瘁死,

讓法師起了莫大的疑惑,

他想:假如自己奮鬥個二十幾年,

最後突然死掉,

這樣不是很不值得嗎?


※人生如棋局?

另外一方面,這時的法師也開始接觸打坐,

法師那時認為打坐

不僅能夠身體健康、心平靜,

還可以修神通。

本身是下棋高手的法師,

在追求一位女孩子時遭到拒絕,

豐富的下棋經驗告訴法師:

下棋時,絕對沒有無法掌握的因素,

每一盤輸掉的棋局都可以找出輸掉的原因。

同理類推,只要能夠檢討原因進而改正,

就能夠隨心所欲。

急於知道原因的法師,

想要經由打坐修宿命通,

來曉得過去世發生過的事情。

不過隨著對佛法的體會日深,

再加上聖嚴師父一直強調:

神通不可靠,

違背因果的事

即使是神通第一的目鍵連

也不能扭轉釋迦族的命運。

所以,法師後來也就沒有

再繼續花時間在這件事情上面。

就這樣,種種的因緣,

使法師接觸了佛法,一頭栽進了佛教的世界。


※『麻將』實驗 

而剛開始接觸打坐的法師

聽說參加禪七腿會很痛,

因此先在家裡練習,非常精進用功的法師

時每天甚至可以打坐六、七個小時。

六祖壇經:「若要修行不由在世,在家亦可。」

如此在打坐方面精進不懈的法師,

雖然常常有出家的念頭,

師父也會勸法師趕快出家,

總覺得自己福報不夠的法師,

常常拿這句話來當擋箭牌,

心想:「出家沒有境界,在家才有。」、

「你講你的,我相信六祖壇經。」

那時候除了在觀念上

對「心不動」沒有釐清,

不曉得智慧才是萬事根本的法師,

有時候,為了試試自己有沒有定力,

竟然還會去打麻將來考考自己!

 「結果呢?」

 「一聽到『自摸』、『放槍』不到三分鐘,

心就開始波動了!」法師微笑。

為什麼會老覺得自己出家的福報不夠呢?

原來,週六、日常常到農禪寺

聽師父開示講經、參加禪坐會共修的法師,

雖然會被叫去做事情,

幫忙出坡或是到菜市場載菜,

可是因為有機會和其他人討論佛法,

因此從不覺得出坡有什麼,

也覺得自己不是發心來當義工,

那時心中只覺得來這裡聽經,

別人請你幫忙,不做總是說不過去……

當時,用世俗的眼光來看

供養出家眾這件事情的法師,

是這樣想的:

「出家人需要生活,所以講經說法,銀貨兩訖。」

「我到這裡一餐50元,一天三餐,

  所以,給XXX元…。」

並不覺得供養

是出家人給在家人種福田的機會,

也因為如此,有時提起出家的念頭時,

也會反問自己:「我自己能夠讓人這樣供養嗎?」


 ※聖嚴師父的話

「出家人說法,由在家人供養,

  並不是一種交換。」

被這些觀念束縛住的法師,

聽到師父這一句話,點醒了他。

事實上,

講經說法基本上是不受供養的。

講經說法可以讓在家人離苦得樂,

把佛法讓更多人知道,

這才是出家人講經說法原本的目的,

讓在家人供養

則是為了培養在家人的佈施心。

再者,出家人要養活自己其實很簡單,

吃很簡單,住也可以搭一個簡便的棚子就好,

衣著就更不用說了,

就拿法師身上的長褂來說,縫縫補補

從出家至今也已經穿了十六年了。

法師接著說:

在家與出家的修行是有許多的不同,

以四點起床為例,出家的生活,

除了定鬧鐘、打板、其他師兄弟叫你起床外,

若賴床還會被人瞪,這些都是助緣。

若是在家裡,

大部分的人都是幫助你修貪、嗔、痴的!

而在家修行,

因一個人的力量有限,

所以只能靠自己的

自我要求和意志力來塑造修行的環境,

此外,自己做錯事、犯了錯也沒有人會幫你糾正。

 


※不取不捨的心

打了一個佛七之後

決定出家的法師,

自從讀了六祖壇經後

就儘量讓自己保持著:

「沒有要做什麼,沒有不要做什麼」、

「好的不喜歡,壞的不討厭」

如此不取不捨的態度。

本來認為出家之後可以更精進修行,

沒想到,一出家

就剛好碰到農禪寺正在擴建,

沒幾個男眾法師的農禪寺,

讓法師自然而然

就接下了「蓋房子」這項重責大任,

忙得幾乎沒時間打坐的法師

也是靠這句話調適自己。

回憶起當時,

法師說:「蓋房子、調度車輛、打掃花園、

          打板都要做,還輪過
          早齋、藥石的主廚,

          常常白天在規劃建築,

          晚上9:00後還要準備第二天的早齋。」

「門要開在哪兒?」 

「地板要選什麼材質?」 

「電線要怎麼牽?」 「

要記得打電話給沒來的工人!」

滿腦子都被這些事情塞滿

而逐漸忘了方法的法師,

一直到師父的一句:

「果醒,你越來越像工人了!」

才又當頭棒喝的領悟到

「出家不離生活,生活即修行」的不二心法。


※另外一個空間

「這個世界到底有沒有神、鬼、地獄?」

自己沒看過,可是佛經卻又常常提到,

個性十分理性的法師

對此感到十分矛盾與好奇。

「讀完『楞嚴經』和『楞伽經』後,

現在人家跟我說什麼,我都會相信。」
法師說道。

「楞嚴經」是一部描述、分析各個世界的經典,

「楞伽經」則是一部與唯識有關,

保護你在打坐時,不落入魔境、

開發你本來面目的經典。

在經典裡,

阿難問佛:「地獄在哪裡?」

佛說:「地獄在你的心裡,一切惟心造。」

至此之後,以前每次看到「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裡,

描述觀世音菩薩的三十二化身

都沒辦法理解的法師,

經過楞嚴經有哲理的分析

再加上自己在打坐方面的體驗,

法師說:

「有些人對佛教可能是感應的相信,

  我則是從教理上去相信,

因為,『普門品』是直接告訴你結果,

可是『楞嚴經』則告訴你『為什麼?』。」

「可是,全部都相信?那被騙怎麼辦?」

 「所謂『相信』是指『可能存在』。」

 「許多人常常說『眼見為憑』,

這其實是沒有什麼根據的,

因為,我們現在所知道的事情,

80%都是別人所告知的,

基本上,都是相信『說的那個人』,

不是『那件事』有沒有可能發生。」法師分析著。

「不相信是很難在這個世界上生存的。

  不相信老師說的,你要怎麼考試?

  況且科技越來越發達,

  照片合成都還是最簡單的事情。

  我是從這樣延伸到鬼跟神的存在。」

法師還說,因為自己從未碰過,

所以,只要有人碰到就會想要去瞭解,

把別人的經驗當作自己的,

自然而然對這方面的事情

所累積的知識就越來越多,

例如:鬼神的性格、特質等等,

也因為如此常有人向法師求助。

善用佛法來解決這些事情的法師發現,

大部分的人都是

因為「貪」或是「神經質」才會碰上這類的事情。


※不要用過去的記憶來修理自己 ! 

我們都知道這是果醒法師的名言,

可是,法師是怎麼體會出來的呢?

法師告訴我們,

藉由打坐觀察妄念發現到,

這些妄念

都是過去發生過的事、過去得到的經驗,

妄念起是因為「心」開始去分別,

用什麼分別?

用過去的經驗來分別。

心識中第八識-阿賴耶識的功能

就是將發生過的事情

像攝影機一件不漏的錄起來,

等到似的事情發生後,

我們就會用這些東西作為依據來看事情。

「已經被人射過一箭,自己又再射自己一箭。」

佛陀在佛經當中也這樣提醒眾生。」

「隨時隨地觀察自己的心,

  不受外境影響,

  要像攝影機的廣角一樣,

  不要對事情做特寫。」法師再次提醒我們。


  ※法青與菩薩道

法師再以睡覺作夢為例告訴我們,

白天與XXX說話,談得很愉快或者是討厭,

心就錄進去了,

晚上作夢夢到時,因為不曉得是夢,

仍然會感到愉快或是不舒服。

由此類推,

在夢中我們幫助別人,

別人是自己記憶中所浮現的,

別人基本上還是自己,幫助別人自己會快樂;

不幫,自己反而會難過。

晚上睡覺時的夢

或許自己沒辦法控制,

可是,在白天至少可以控制自己的行為。

法師衷心希望法青會

能夠提供年輕人一個環境,

一方面可以幫助大家

心能平靜不受外境的影響;

另一方面,還能學會溝通、協調、組織、

企劃、人際關係等各方面的技能,

讓大家平靜有智慧,安詳又快樂。

希望藉由讓學生自己去做,

讓學生自己去開會決定,

法師只是給個方向,

因為法青會在法鼓山裡,

必須要和不同的團體接觸,觸角才會打開。

最後法師以一句:

「在夢中保持平靜,平時是夢中的延伸!」

 

與諸位法青共勉,

願大家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onjiiv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